前些日子,李子丰收的时节,巫山曲尺乡柑园村村民李先进和老婆一边要照顾手脚残疾的亲人,一边要打理10亩脆李,虽然累,但他们很开心——今年,他家的1万公斤李子,不到半月就被抢购一空,售价10多元一公斤,收入10万余元。
“说起脆李这个‘摇钱树’,要从当地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说起。”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重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年来,退耕还林工程覆盖的地方,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重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
兴生态,绘就绿水青山画卷
重庆不仅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同时也肩负着保护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任。
“从2000年开始,重庆累计实施退耕还林2388.5万亩,为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发挥了支撑作用。”该负责人介绍,重庆实施退耕还林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开始实施,到2014年,全市共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任务1923.5万亩。
第二阶段是退耕还林专项工程,从2008年启动实施,到2015年,共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任务1038.9万亩。
第三阶段是2014年至2019年,国家共下达重庆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571万亩,重庆结合实际,将任务分解到了31个区县,截至2019年6月30日,已完成造林520.9万亩。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推进,重庆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截至2018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3%,较工程启动前增长了25.2个百分点。不管是沿江,还是丘陵山区,“绿水青山又回来了”成了群众最真实的感受。
同时,根据相关监测,截至2017年,重庆通过营造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67万平方公里,涵养水源总量超过45亿立方米/年,固碳总量超过275万吨/年,实现生态效益服务价值达1206亿元。
促发展,大批生态特色产业兴起
20年来,重庆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将退耕还林产业的发展,作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抓手。
“很多通过退耕还林发展的产业,都成为了当地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该负责人说,为了保障产业的发展,在经营模式上,重庆鼓励各地通过成立龙头企业或者依托业主的形式,开展有关生产技术指导、收购、加工和销售等工作;在资金投入上,主要以企业投入为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区县通过相关产业项目、财政补助等形式为辅推动企业、产业发展;在保障措施上,主要依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政策,各区县出台配套办法,对退耕还林特色产业给予扶持。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推动了退耕还林产业的大发展。城口的退耕还林工程对全县适宜发展核桃产业的区域全覆盖,新建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林总规模达20余万亩;建成干果产业核心园区5个、示范园区20个,优质良种采穗圃、良种苗木基地、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旅游休闲观光园、丰产高效示范园近40个,核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建成高观镇、厚坪乡、治平乡、修齐镇、明中乡5个乡镇为核心,集技术研发、标准化管理、高产(丰产)一体的核桃产业园。
荣昌区大力发展麻竹基地,现已形成麻竹种植面积2.5万亩的规模,带动发展了竹笋、竹叶、竹材加工、林下养殖、竹苗销售等企业10家,使近8000户竹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18年,该区实现销售竹笋7500吨、竹材22000吨、竹叶800吨,直接产品销售总收入近2000万元。
江津区还形成了育苗、初加工、深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如江津区先锋镇共有17家花椒加工企业,60%都有自己的烘烤箱,用于加工干花椒。目前,江津花椒种植规模超过50万亩。
20年来,重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培育了一批特色林业区县,建立了林果等产业基地1000万亩,除城口核桃、荣昌笋竹、江津花椒外,万州柠檬、巫山脆李、忠县柑橘、奉节脐橙、黔江蚕桑、秀山金银花、酉阳油茶等也成为重庆退耕还林产业发展的代表,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惠民生,群众受益笑开颜
民生与产业发展永远是相辅相成的。退耕还林成果能有多大效果,百姓生计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妥善解决,一直是重庆实施生态扶贫的着力点所在。
重庆市山区范围大、面积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山”,潜力在“山”。持续不断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成为了重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之一,成为了政府精准扶贫与项目区林农脱贫致富的坚实依靠。
47岁的忠县友谊村村民罗文军曾是广东制模厂的一名技术员,近几年,村里各方面软硬件完善,发现商机的他回村承包了980亩果园,并在果园内建农家乐搞乡村旅游,2018年,他的果园纯收入达170万元。不仅是罗文军,目前,柑橘已经成为忠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惠及了28个乡镇25万果农。
在彭水县长生镇,当地实施退耕还林5000亩,建成了核桃、油茶、梨子和脆红李四个万亩示范基地,涉及贫困户370余户。仅造林的劳务务工费用一项,就为项目区域农户增收100万余元。大量栽种的经果林,成为了长生镇贫困户未来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
一串串数据,展现的是重庆退耕还林实实在在的“民生成绩单”。截至2018年,重庆向退耕农户累计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19亿元,户均8200元,人均2400元。
同时,全市依托退耕还林建起的特色产业基地实现收入65亿多元,乡村旅游实现收入23亿多元,林下种植养殖业实现收入18亿多元。2018年,重庆还转移退耕农户富余劳动力280万人,外出务工劳务收入达440亿元。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