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4/01/19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青山不老树为本,绿水长流林是源。

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积极响应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伟大号召,坚持把三北地区作为国土绿化主战场,科学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提升的良好态势,让绿水青山底色更足,让美丽中国绿意更浓,让人民群众对生态福祉的获得感更真切。

1_副本.jpg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梭梭造林

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

三大标志性战役开局良好

2023年6月6日,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国家林草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迅速传达学习座谈会精神,组建工作专班,举全局之力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专班办公室会同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三北工程攻坚战“打什么”“在哪里打”“怎么打”等关键问题,统筹谋划、合力攻坚,努力把新时代防沙治沙的宏伟蓝图细化为具体行动。

细化实化攻坚战的目标任务。研究起草《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协调建立国务院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协调机制,研究印发“1+N+X”工作方案。完成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印发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围绕攻坚战目标任务,谋划布局68个重点项目,其中三大标志性战役区域涉及328个县、布局35个重点项目。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指导,建立项目库,把项目细化到县、把任务落到山头地块。印发三北工程2024年第一批重点推进项目清单。

精心组织实施三大标志性战役。分别在辽宁省彰武县、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甘肃省民勤县的乡镇、林场召开现场推进会,在治沙第一线会商解决实际问题,谋划区域性系统治理、风电光伏治沙等重点项目。组织相关省(区)推进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跨区域联防联治,协同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各地抢抓有利时机,抓紧开工建设,内蒙古分别召开4个片区现场推进会,甘肃、新疆、青海举行首批重点项目开工活动。截至2023年12月底,三大标志性战役已开工项目22个,完成造林种草1000余万亩。

补齐补强攻坚战的要素保障。围绕用水、用钱等重大问题,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多次深入一线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三北工程专项资金渠道,支持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和巩固防沙治沙成果。多措并举为重点地区造林种草治沙提供林草生态用水保障。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三北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三北工程感知平台,全面推行造林、种草、治沙年度任务落地上图。专门成立三北工程研究院。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召开“三北精神”研讨会。

2_副本.jpg

河北塞罕坝千层板林场造林现场 姚伟强摄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重数量更重质量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更凸显科学绿化的重大意义。2023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5997万亩,种草改良6568亩,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857万亩。

摸底数,高质量完成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会同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历时两年,完成全国造林绿化空间成果数据的质量审核和适宜性分析,评估确定全国造林绿化空间2.3亿亩。制定印发《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组织开展退化林本底评估上图工作,形成全国退化林本底矢量数据库。为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提供支撑保障。

抓项目,扎实推进重点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审核各省份申报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启动实施96个“双重”工程项目。支持25个地市实施第三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安排营造林任务390.63万亩。加强珍贵树种培育,支持实施了16个珍稀林木培育项目。

抓管理,不断加强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落地上图,审定并带图斑下达2023年造林计划任务5987.68万亩,审核入库2022年造林面积6304.18万亩。强化落地上图数据分析应用,编制形成2022年度全国和三北地区造林绿化成果分析报告。修订发布《造林技术规程》(第四版),印发《造林作业设计规程》《乡村绿化技术规程》,制定《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技术规程》。组织开展国土绿化质量评价成效。完成黄河流域林草植被适宜性评价、林水关系研究,夯实科学绿化理论支撑。

强支撑,不断完善科学绿化政策机制。调整设立新一届全国绿化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全国绿化委员会工作规则》《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启动开展科学绿化专项检查省级自查,研究部署国土绿化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与辽宁、宁夏、河南、山东、重庆、四川6个省级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区、市)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国家级核定工作办法。印发了《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完成了2022年全国花卉产业、竹产业等数据统计工作。

强化有害生物防控

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2023年,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保护和巩固来之不易的造林绿化成果。

强力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落地见效。部署开展攻坚行动中期评估,组织全国面上包片指导和8个重点生态区域蹲点指导,优化并推广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监管平台。以林长制简报形式季度通报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情况,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责任。建立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案件发现、报告、追溯、督办闭环管理制度,联合公安部、海关总署开展“护松2023”专项整治行动,全国共查办涉松材线虫病疫木违法犯罪行为案件937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03人。对45起跨省调运疫木案件进行追踪溯源,人为传播疫情风险得到有力控制。

完成5个国家公园和三北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情况调研,研究提出重点区域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建议。打造浙江永康、江西庐山、湖南浏阳国家级综合防治试点,推动山东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试点。推进《植物保护法(林业部分)》《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制修订。

2023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64亿亩,同比2022年下降8.1%。美国白蛾扩散势头趋缓,整体轻度发生,发生面积同比下降8.08%。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县级疫区、乡镇级疫点、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四下降”,松材线虫病严重发生和快速扩散势头得到遏制。其中,县级疫区和乡镇级疫点数量连续2年下降,比2020年基数分别减少62个、679个,降幅分别为8.54%、12.39%;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连续3年下降,比2020年基数分别减少879.79万亩、1180.92万株,降幅分别达32.42%、60.85%。

3_副本.jpg

四川广元剑阁翠云廊古柏木

保护古树名木

赓续中华文脉

2023年9月,第二届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启动,主题为“保护古树名木 赓续中华文脉”。启动仪式上,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上线,发布了“双百”古树推选结果,向全社会发起保护古树名木的倡议。

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融合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和补充调查最新数据,集合数据采集、项目管理、统计分析和多维展示等功能,初步建成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一张图”,实现动态、精准管理。

“双百”古树推选经过公众投票、全网公示等环节,从全国各地推选出黄帝手植柏、黄山迎客松、北京潭柘寺帝王树等100株最美古树和蜀道翠云廊古柏群、林芝巨柏古树群、利川古水杉群等100个最美古树群。

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2023年,组织实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项目。启动实施“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鉴定技术及系统研发”揭榜挂帅项目。编撰印发了《古树名木保护资料汇编》,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完成《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征求各地住建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纳入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联合国家文物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古树名木保护的通知》。联合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春风2023”专项行动,并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协作配合健全防范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的意见》,深化古树名木保护联合执法长效机制。联合央视制作古树名木专题报道,推出微纪录片《绿水青山带笑颜》《穿行翠云廊》;开展七夕“古树下的告白”活动并在央视文艺频道播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人民日报》开设“古树的故事”专栏,在《中国绿色时报》设立古树名木科普专栏,刊载专题文章及相关报道170余篇。

推进城乡绿化美化

生态成果全民共享

每年春季,我国从南到北渐次掀起义务植树的热潮。从首都义务植树、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到全国各地组织开展的多种形式义务植树活动,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通过创新组织方式持续深入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不断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阶段。2023年,进一步完善并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应用全国全民义务植树网络服务平台,全国共计开展各类尽责活动2.4万多个,网络服务平台访问量近4.4亿人次,社会公众可以“一键”参与,初步实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多样化、尽责时间全年化、尽责参与便捷化、尽责管理信息化。

我国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福祉。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覆盖,累计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9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0年前的39.22%提高到现在的42.6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0年前的11.8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15.29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2.01%。

2023年,指导北京市制定印发《北京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7年)》。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发展,扎实做好“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批准工作,加强国家森林城市动态管理。修订《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修改完善《国家森林城市测评体系操作手册》和《国家森林城市测评体系打分标准》,将科学绿化理念贯穿始终。

巩固提升林草碳汇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生态司准确把握“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持续巩固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充分发挥森林“碳库”的“压舱石”作用。

2023年,成立林草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编制了造林、森林经营、草原、湿地等领域项目方法学,积极争取将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纳入生态环境部首批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组织研究林草碳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交易管理办法、审定与核查指南等政策储备性文件。会同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印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出台。加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工作的跟踪指导,组织召开两次试点工作专题会,赴20多个试点单位进行现场调研、指导和培训。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组织编制《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及目录清单编制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加强林草碳汇知识宣传,主办了中关村论坛 “推进林草碳汇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分论坛,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主题边会,并在中国角举办了“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中国林草在行动”边会。

举办重大节庆展会活动

展示国土绿化成就

重要会展是展示我国国土绿化成就的“窗口”、交流生态建设经验的“平台”、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的“阵地”。

第五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将于2025年在河北雄安新区举办,这是我国林草领域组织层次最高、展示内容最全、影响力最广的国家级展会。生态司提早部署,有序推进筹备工作,指导河北省编制完成绿博园总体规划方案及深化优化方案。组织召开第五届绿博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和全国建设动员会,标志第五届绿博会从蓝图设计转入实战阶段。

第十二届中国竹文化节于2023年10月26日—28日在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举办,进一步加深了各地竹资源、竹文化、竹产业的互通与合作,加速构建创新发展、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竹产业体系。出台了《中国竹文化节管理办法(试行)》。

成功举办2023年中关村论坛林草碳汇国际创新论坛,以“推进林草碳汇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主题,围绕巩固提升林草碳汇能力、建设高质量森林碳库,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积极做好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备工作、2025年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组织工作,召开了成都世园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和第十一届花博会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

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保护修复司将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科学绿化理念贯穿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持之以恒的坚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书写绿色新篇章。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