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据证明了福建省武夷山市打造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决心:近5年来,武夷山市每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超过4万亩,5年新建成绿地面积127万平方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0.4%,建立生态公益林154.52万亩,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43.4%,比例在全国县级市中位列第一。
成绩的背后是武夷山市对森林生态红线的坚守。早在1979年,武夷山市就对九曲溪上游和主景区范围内生态系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进而借助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推进森林旅游和茶产业发展。从2008年开始,武夷山市探索划定生态红线,规定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范围内实行产业“准入清单”管理,严格保护各类生态用地,恢复保留生态空间,配套出台严格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行严格保护。
武夷山市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规范采伐审批管理,对铁路、公路、河流两侧一重山和天然林实行禁伐,并加大阔叶树种苗培育,改善林分结构。武夷山市还加大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率先在全省建立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与省级生态公益林一致。目前,全市建立县级生态公益林20.2万亩。武夷山市出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收储实施意见,自2015年起每年由市财政自筹资金2000万元,通过购买、租赁、合作等方式,遵循自愿、有偿、公开、优先的原则,累计与37户林农签约,总面积达3139亩,发放资金1475.58万元。
为更好地管护森林资源,武夷山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森林火灾预警监测和扑救指挥系统建设,建成市级扑火队伍3支共190人、乡镇级扑火队伍28支共700人,全市115个行政村都建立了20-30人组成的扑火队伍。近年来,全市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害率低于控制指标,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此外,武夷山市大力开展古树名木挂牌保护调查,并建立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对景区、东溪水库、兴田“三合一”水库等重点区域实行每日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完成森林病虫害目标管理各项指标,根据时节及时开展虫情调查,准确发布虫情动态。
武夷山市还实行新开垦茶山审批制度,限制随意开垦茶山,并于2013年起明确规定,5年内均取消适开区,对新发现的违规开垦茶山,不管处在什么区位坚决予以拔除茶苗,并及时补种阔叶树或马尾松。2015年,全市茶山整治工作重点由“整治拔除”向“后续监管、植被恢复和禁止新违规开垦茶山”转变,建立分级网格化的监管责任体系,引导现有茶园向高标准生态茶园改造升级,健全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2012年-2016年,全市整治违规茶山面积3.5万亩,并已全部完成退茶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