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县北褚镇以“大力种植核桃,绿化增收,建设经济强镇,美丽北褚”为工作目标,全面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吕丽宁 摄
“实施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西部山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改善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及大气质量,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省会西部生态屏障,促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从2015年10月启动实施了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建设,通过实施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用三年时间实现西部太行山区绿化全覆盖,并印发了《关于加快太行山生态绿化建设的意见》。
元氏县北褚镇作为县域的乡镇,如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按照省市县三级部署,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元氏县北褚镇在认真贯彻省委中心组学习会和全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专题研讨班精神,以及省委书记赵克志关于石家庄市工作特别是抓好太行山绿化的重要指示,按照《2016年农村造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突出抓好核桃种植等经济林建设基础,高标准规划,坚持林果并重、增林扩绿与管理增效相结合,把实施太行山生态绿化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建设经济强镇,美丽北褚,力求为推进县域发展,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基层发展实践。
北褚镇吴村打造的万亩核桃园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渠道。吕丽宁摄
北褚镇位于元氏县西部,下辖13个行政村,近年来,充分立足自身地处半山区的区位优势,按照“在生态农业发展上谋特色,在产业建设规模上求突破,在产业化发展上做文章”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产业,通过政策驱动、科技推动和市场带动,促进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截止2015年底,全镇核桃已经建成种植面积达15000亩的万亩优质核桃园,年产鲜果达500万公斤,产值3000万元。同时镇村专门成立了“三山”核桃专业合作社,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核桃采摘节。全镇核桃种植产业呈现出了生态型、特色型、高效型、效益型、精品型特点,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初步格局。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第一时间》栏目和农业频道《聚焦三农》栏目,人民网、凤凰网、河北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等国家和省市级媒体对此进行了集中报道,核桃种植产业已经培育成为北褚镇乃至元氏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把北褚镇打造成具有核桃种植优势的特色名镇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做法:
北褚镇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核桃种植,进行科学浇灌管理。吕丽宁摄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强化对核桃产业的领导
北褚镇在工作中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制定了在全镇大兴核桃种植产业,建成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生态型乡镇的工作目标。
第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按照“特色产业重点抓”的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核桃产业的规划布局,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实施,包村干部和村级干部积极配合,从而保证了核桃种植产业各项计划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第二是加强工作指导。镇政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核桃种植产业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研究解决核桃种植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实行镇村干部分区包户制度,重点解决核桃种植、管护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形成了镇村结合、协调联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为核桃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上下齐心、整体推进,齐抓核桃产业的生动局面。
第三是成立专业合作社。为了成功和市场对接,降低一家一户的种植风险,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镇村专门成立了核桃种植产业专业合作社。按照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从核桃生产的各个环节为成员提供物资、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并且组织农户,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看护,统一采摘,统一销售,形成了自己“五统一”的管理模式。
第四是强化督促考核。与各村委会签订核桃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把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作为考核村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发展核桃种植产业工作力度大、产量品质好、经济效益高的村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产量低下的进行通报批评,通过切实强化督促检查和奖惩机制,确保工作出实招,产业发展见实效。
北褚镇提出了“种植上规模、增产增效益”的工作口号,全镇掀起了核桃种植高潮。吕丽宁摄
二、加强领导,重点扶持,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发展
北褚镇始终把核桃种植产业作为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提出了“种植上规模、增产增效益”的工作口号,在全镇掀起了核桃种植高潮,为全镇核桃产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是广泛动员,认识到位。采取召开党员干部动员会和群众代表会以及镇村干部进村入户等形式,从镇到村、从党员到群众层层宣传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美好前景。帮助群众算通经济帐、市场帐,让群众切实认识到发展核桃产业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美好的发展前景。2015年以来,全镇召开核桃种植产业发展宣传动员会20余次,发放核桃种植宣传明白纸4000余份。通过有效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看到了核桃产业发展的前景,变政府发动种植为自身主动种植。
第二是抓好谋划,科学种植。在具体工作中提出核桃“三结合” 种植法。集中连片于四边零星种植相结合、荒山荒坡与耕地种植相结合、农作物与核桃间作相结合的种植模式,进一步促进了核桃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第三是样板带动,典型示范。把在核桃种植过程中,经济实力强的村、整体推进的村小组、种植面积大的农户作为发展重点。同时,在每个村选定2户条件好、种植积极性较高的农户作为示范户,进行重点宣传。通过广泛宣传、典型示范,在全镇营造了发展核桃产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使全镇核桃种植形成了集中连片的规模性种植。核桃种植产业成为接替北褚镇传统种植业的又一支柱产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北褚镇核桃长势良好。吕丽宁摄
三、强化管理,优化服务,走精品化高效发展道路
按照以前传统的核桃管护模式,管理粗放、各种技术措施不到位、灌溉系统不够完善,导致核桃管护水肥失调,核桃产量、品质不稳定,从而使许多种植户没有从种植规模的扩大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致使部分农户对发展核桃产业持有了怀疑观望态度。针对这一现象,北褚镇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县林业部门从农科院聘请了专家驻村进行指导。同时又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把注意力由注重抓面积扩大转向规范化管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普及良种、提高技术和效益上来。形成了一方面加大建设资金投入,一方面督促农户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全面落实水肥投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措施的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推动全镇核桃产业向精品、高效化发展。
第一是严格核桃水肥施入。积极倡导农户采用有机肥作为底肥,采取和应时农作物分开施肥的方法积极推广果树配方施肥。同时通过协调和北褚村奶牛养殖小区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牛粪、沼液、沼渣,全部用于核桃种植用肥,既为果树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绿色肥料,又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更推动了全镇核桃产业向“无公害”生态型发展。
第二是加大品种改良力度。近几年以来由于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使部分核桃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伤和冻害。为此,北褚镇通过积极组织,多方论证,积极推广、重点发展了具有果大、皮薄、生长力强的辽系核桃优质品种。并且组织力量利用有利时机进行了嫁接,截止目前良种推广率达95%,切实实现了嫁接一片、成活一片,受益一片的工作目标。
第三是积极做好防冻减灾工作。北褚镇为了确保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高度重视核桃防冻减灾工作,切实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每年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预防方案,在全镇范围内积极推广树体摇雪、扫雪、防寒包扎、根部培土等防冻技术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督导检查。由于措施到位,使农户的核桃树受灾情况降到最低,确保了农户经济收益。
第四是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以节水灌溉为主的水利管理站,打水井1眼、埋设管道1500米、建220立方蓄水池2座,彻底解决了核桃的灌溉难问题。硬化道路7500米,全部为4.5米宽的水泥路面,为实现核桃产业的提档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变产品优势为经济优势
北褚镇为确保农户经济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核桃产业抓品质、抓品牌,进一步增强北褚镇核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格局。
第一是提高品质。在强化科技管护基础上,每年镇、村和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名下发《核桃定期采摘通知书》,严格保证核桃进入成熟期后采摘,全面提高核桃品质和商品率,增加了核桃效益。
第二是树立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申请了核桃无公害认证,注册了“三山”牌核桃商标,通过品牌化战略现在已经和沈阳露露、大寨核桃露等厂家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
第三是培育龙头。结合北褚镇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北褚镇进一步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核桃种植政策扶持力度培育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上,形成“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销售,精深加工,力争在核桃仁、核桃油等核桃深加工上打造特色产品,促进核桃增值,推动核桃产业向优质化、效益化发展。
在积极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发展核桃种植产业的同时,北褚镇充分利用辖区蟠龙湖、历史文化深厚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并以毗邻省会的区位特点,打造特色招商引资平台,全镇逐步形成了“一区两带六大基地”的经济发展格局。“一区”:蟠龙湖旅游开发区;“两带”:绿色三产经济带、特色乡村旅游经济带;“六大基地”:万亩优质核桃基地、蟠龙湖大学城高教基地、采暖炉生产基地、大棚葡萄种植基地、奶牛养殖基地、肉蛋奶供应基地。
北褚镇党委书记李振英告诉记者,“抓好太行山区绿化,涵养水源,改善大气质量,发展休闲农业和核桃种植,促进农民增收,我们深知责任感和紧迫感。目前,北褚镇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三级指示精神,立足实际,抓紧制定北褚镇生态绿化工程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山区退耕还林,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把生态绿化、核桃种植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同时,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路,让政策更好地惠及于民,造福父老乡亲。”
(作者:吕丽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