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2002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召开退耕还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到2017年,退耕还林工程已经实施了17年。
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显示,这17年来,我国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工程的资金达4500多亿。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过去荒山秃岭、水土流失、风沙肆虐的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记者近日在河南项城一处退耕还林工程区采访时,拍到了野鸡、喜鹊等野生动物的画面。而在几年前,这里连麻雀都很少看到。工程区所在的地方地势低洼,土层薄,透气性差,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以往种植农作物,常常是“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2013起,项城逐步把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以及荒山荒坡进行退耕还林。截至目前,植树造林50多万棵,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退耕还林的生态效果,在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表现得更为明显。革命老区延安地处黄河中游的丘陵沟壑区,曾经一度是黄土高原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全市近八成面积水土流失,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占到进入黄河泥沙总量的六分之一。从上世纪末开始,延安在全国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46%,提高到2016年的67.7%。退耕还林后,风沙和扬尘天气明显减少,空气优良率由2000年的238天增加到2015年的282天。
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显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47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3个多百分点,工程建设取得十分显著的生态成果。监测显示,长江、黄河中上游流经的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退耕还林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超过1万亿元。
国家直补发展经济林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不仅可以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而且,绿色的森林也是财富的宝库,通过国家直补、发展经济林木等方式,为农民增加收入,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隆冬时节,在陕西延安宝塔区川口乡的冬季果园管理现场,村民贺延成却没闲着,他正忙着修剪果枝。
原来在山上的坡耕地,种点杂粮,完全靠天吃饭,一亩地最多能收入二三百块钱。退耕还林后,当地因地制宜,改种适合这里生长的山地苹果。不仅树上的苹果能赚钱,森林良好的植被环境,为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好条件。在河南项城,农民通过在林下养殖鸡鸭,套种 中药材,收入增加了不少。
而为了切实增加退耕还林农户的收入,国家从2014年实施第二轮退耕还林工程起,不再对农户种植经济林的比例进行限制,而是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区域特色,能够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的林木产业。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综合统计测算,在实施退耕还林前,一亩地的收入大概在三四百块钱,实施退耕还林以后,每亩地的收入增加到2000元以上。
到2020年全国力争实施8000万亩退耕还林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从2014年开始实施第二轮退耕还林工程。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按照规划,我国已确定到2020年的退耕还林工程目标。
2014年我国完成退耕还林500万亩,2015年完成1000万亩,2016完成1500万亩,3年完成3000万亩。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周鸿升:到2020年,我们预计每年都保持1000万亩以上的退耕速度,力争在全国实施8000万亩的退耕还林工程。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国家林业局要求各地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精神,但同时要遵循原则底线。
按照国家的规划,新一轮退耕还林重点安排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黄河中上游地区,还有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严重风沙灾害的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