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林木管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造林的成效。2015年北京百万亩平原造林任务全面完成,如何有效管护105万亩的新增林地?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和以往林地资源主要靠各级政府管护不同,平原造林工程的新增林地将由政府掏钱,引入市场化养护单位进行管理。3次检查不合格的养护单位,将被列入黑名单,取消养护资格,3年内不得参与平原造林养护工作。
过去,新增林木资源主要由各区县园林绿化部门指导当地农民来管护,市区政府按照造林面积,给各村拨付一定的管护费用。实施市场化养护管理机制后,林木养护将由专业公司来实施,市区拨付的管护资金,由管护公司统筹使用。
“实施市场化养护管理机制,在北京市生态林管护中还是首次。”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站长施海介绍,按照规定,平原造林林地头两年由绿化施工队管护,两年后移交当地政府,再由当地政府转交专业公司。目前,全市平原造林完成105万亩,已竣工并移交专业公司50多万亩。
作为竞标的硬性条件,管护单位招聘本地农民参加林木资源管护的人数,要占到参与管护人员总数的60%以上。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主要是考虑保护农民利益。平原造林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从农民手中流转来的,除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外,还应优先吸纳当地农民“绿岗”就业,帮助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就在家门口上班,还和城镇职工一样享受‘五险’待遇,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说起新工作,延庆区张山营镇马庄村村民王秋来十分满意。
为了补齐平原森林覆盖率偏低这块“短板”,2012年,北京启动了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王秋来从村里的广播中听到政府要流转土地进行平原造林,每亩地每年有800元的补助。听完广播后,王秋来马上和妻子算起了账,觉得种玉米一年到头也就挣800块钱,不如把地流转出去划算。第二天,王秋来就带上土地承包合同到村委会签了字,把12亩地全都流转出去。
后来,延庆区成立专业的管护公司,面向平原造林涉及的乡镇招聘工作人员,王秋来和妻子王翠仙都成为平原造林管护人员。现在,王秋来的工作就是每天和林子打交道,抹芽除蘖、修枝整形……林活儿样样精通。
在京郊农村,像王秋来这样由专业公司招聘参与管护的人员已有2.1万多名,其中吸纳当地农民1.39万人,约占总数65%。预计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养护全部移交后,将吸纳5万名左右农民实现“绿岗”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