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葱郁天然林 阻沙又增雨

发布时间:2016/08/31

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北票市,总面积1.38万多公顷,201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创造了一个个绿色奇迹。


保护区位于中国气候带、植被区的交错带上,属于国家一级生态敏感带。在保护区的北方,是中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大黑山保护区与周边自然保护区共同形成了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阻止风沙继续南侵,呵护着环渤海经济区城市群的生态环境,缓解了沙尘天气对京津唐地区的威胁。


野生动植物“扎堆”,植物新物种被发现


“保护区所处的辽西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十年九旱、风沙肆虐,大部分地区基本丧失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大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海蛟说。然而,大黑山所拥有的两座千米高峰形成的“雨屏”效应,使保护区周围比辽西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增加20%左右。北票境内6条河流的发源地都集中在保护区内,使之成为辽西最大水库——白石水库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保障区。


“搞林业的专家,应该到‘大黑山’去看一看,那里有很多的研究课题。”林业专家王占深有感触。大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孙淑芹说,“大黑山是辽西地区现存面积最大而且是唯一的一块天然森林,核心区天然林比重高达95.2%。”


作为东北、华北和内蒙古植物的交汇地,中国的8大植物区系,保护区就占了3个。1965年,北票大黑山国营林场一位姓屈的技术员,在随风舞动的“香雪海”中,发现一棵山杏树绽放着与众不同的花儿。1978年春天,这位技术员又一次惊奇地发现,那棵杏树又盛开了与众不同的花朵。这一发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1982年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审定,命名为“辽梅杏”,植物大家庭又一个新物种诞生了。


据统计,目前保护区的野生植物共有101科869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5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12种。在保护区的阴坡和阳坡分布着原生的蒙古栎林和山杏林,面积占到保护区总面积的63%,在全国实属罕见。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保护区周围的农田里,农民们都扎起简易篱笆,将自家将要收割的庄稼地圈了起来。“区内动物资源丰富,如果不这么做,庄稼就会被野鸡、野兔、獾子等动物给糟蹋了。”保护区办公室主任徐振才告诉记者。据统计,这里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7目384种,尤其是苍鹰、金雕等猛禽类和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水鸟类较多,分别占辽宁省的45%和67%。


生态监测“天地一体化”,全方位保护自然资源


自19世纪后期到解放初期,由于掠夺性采伐和滥垦乱牧,大黑山保护区的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我做护林员已经有36年了,小时候村民们哪有啥环保意识,天冷了就去山上砍柴取暖,农闲时还要来山里打野兔山鸡,有些人为了多种庄稼,还在山里搞开荒。现在有了保护区,大伙儿的觉悟也提高了!”今年60岁的邢国江老人,已经在茫茫林海中穿行了14万多公里,也亲眼见证着保护区的变化。“我们保护区的干部职工每年春季都要上山植树,每次都能够增加保护区绿化面积2000余亩。”保护区党办主任王瑞风告诉记者。


十几年来,各级政府先后注入1000多万元资金,建起了自然保护区办公楼、保护站,铺设防火道路,勘立保护区界碑、指示牌,购置防火器具、指挥车、防火专用车、卫星监控等设备,并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扑火队。为更好地保护大黑山,辽宁首批生态地面监测站就设在这里,该监测站根据保护区特点,选取能够代表森林生态系统的指标,包括气候、水质、生物多样性等要素,探索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监测系统。


除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黑山温泉远近闻名,含有锶、偏硅酸和放射性元素氡等16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保护区周边的村镇,以温泉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新城镇建设火了起来,大黑山温泉小镇被评为辽宁省温泉10强小镇、辽宁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吸引了大量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