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吹响春季冲锋号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国家林草局三北局

入春以来,“三北”工程攻坚战黄河“几字弯”片区各地陆续吹响春季造林治沙种草冲锋号,整体呈现开局起步势头强劲的良好态势。

明确目标任务,攻坚战合力积厚成势

黄河“几字弯”片区各地党委政府强化统筹协调,将“三北”工程攻坚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关于“三北”工程建设的总林长令,对攻坚工作再部署、再加力。内蒙古自治区持续落实“五级”书记抓“三北”责任体系,近期召开的内蒙古西部防沙治沙座谈会明确,今年将完成防沙治沙2000万亩的硬任务。甘肃专题研究“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工作,部署启动省市单位包片支持兰州两山绿化行动,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绿满陇原”建设,以攻坚拔寨的决心打好兰州两山绿化的大仗硬仗。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2025年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要点,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建立“三北”工程攻坚战项目统筹机制,明确6个行业部门建立57项任务清单,形成目标统一、要素衔接、措施融合的治理格局。陕西印发2025年1号总林长令,加快推进攻坚行动,年底前实现剩余5.13万亩流动沙地全面治理。山西将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确保高标准完成260万亩营造林任务。

树牢质量意识,工程项目管理趋于精细

各地将注意力向项目质量上聚焦,积极寻求精细化、规范化闭环管理的路径。陕西率先印发《“三北”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办法(试行)》,围绕组织管理、前期工作、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质量评价、后期管护等环节,构建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宁夏首创作业设计提级审查机制,聘请专家团队对各地市编制的作业设计进行专业评审,有效提升了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甘肃庆阳出台建设监理、资金监管、检查验收、成果管护等4项管理办法,创新8项建管机制,推动“三北”工程全过程、精细化、标准化建设管理。内蒙古鄂尔多斯推行“三北”工程项目任务、责任、廉洁“三个清单”管理模式,做到资金监管、项目验收、工程审计“三个覆盖”。内蒙古呼和浩特制定优化提升、报账、档案、跟踪审计等系列工作方案和办法,强化全流程管理。

加强联防联治,标志性成果指向愈加清晰

各地围绕2025年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的总要求,以联防联治为抓手,集中打造标志性项目。在毛乌素沙地,陕西、宁夏合力建设毛乌素沙地西缘72公里防风阻沙林带,鄂尔多斯乌大沙蒙宁联防联治项目区机械治沙装备进场作业,甘肃庆阳立足10个国有林场在甘宁、甘陕省界构筑长815公里、宽10公里的复合林草带。在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和锁边林带蓝绿相映,预计2025年“光伏长城”治沙突破百万亩,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全线贯通。在腾格里沙漠,宁夏、内蒙古合力构筑腾格里沙漠宁蒙界153公里锁边林草带。在乌兰布和沙漠,内蒙古巴彦淖尔与阿拉善盟围绕刘拐沙头建设“守沙要塞”,防止流沙东扩入黄。在黄河晋陕峡谷,山西、陕西见缝插绿、提质增效,打造生态、经济、文旅为一体的绿色廊道。

深化改革创新,工程建管机制推陈出新

各地在机制上谋创新,多措并举激发攻坚活力。内蒙古大力推广“以工代赈”,要求项目以工代赈比例不低于10%,2024年发放15亿元治沙劳务报酬,带动20多万人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就业,农牧民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持续优化光伏治沙的建设模式,光伏治沙正在逐步从“板上、板下、板间”空间优化配置的物理形态,走向“生态、产业、利企、惠民”利益紧密联结的机制形态。宁夏发挥劳模精神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设王有德“人民楷模”治沙示范基地,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攻坚战。山西隰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标准化羊场,不仅缓解了林牧矛盾,还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陕西神木改革创新国有林场育苗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种苗生产,实现了“用苗保数量、造林保质量、苗价保稳定、群众保增收、政府降成本”的多重效果。甘肃环县在乡镇组建专职林草管护队伍开展日常巡查监管,县级财政以每人每月3800元的待遇专门予以支持,有效充实一线管护力量。

强化科技赋能,典型治理模式层出不穷

各地边试验、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攻坚战现场。内蒙古、甘肃、宁夏广泛运用治沙机械进行开沟整地、沙障铺设、苗木运送栽植、灌木平茬,降本增效作用明显。山西推广应用高山索道运苗技术、新式植苗桶、防啃袋、装钵器等实用技术和器具,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内蒙古创新草种研发推广路径,科学配置“种、水、肥、土”比例,为退化草原修复定制“种子绳”“种子包”。陕西靖边精打细算用好天然降水,通过“光伏发电+集雨补灌”模式发展节水林草产业,引导工程建设向生态、经济、科技型驱动转变。宁夏中卫推广“草方格+沙结皮”、流动沙丘灌木高效植苗等新技术,进一步丰富“沙坡头模式”实践路径。(辛咏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