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治沙之才|殷红海:让绿洲之梦走进现实

发布时间:2024/01/08 来源:天山网

殷红海

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治沙中心主任

2014年初,殷红海从部队转业到麦盖提县克孜勒阿瓦提乡工作;2016年,他担任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副主任,开始从全县角度审视治沙工作……

治沙,要造林!

原本非林业出身的殷红海遍查资料、勤问专家,带领团队一步一步解决了树成活的问题。麦盖提县的绿色不仅得到了扩展,而且更加浓郁,风沙天由2010年以前的每年150多天减少到现在的50天以下。2018年起,该县将生态林建设与脱贫工作相结合,殷红海带领农民种下了苹果、新梅、石榴等6000亩经济林;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下养殖,鼓励农户成立养殖合作社,在沙枣、青杨的混交林里,养鸡、鸭、鹅、蜜蜂……

沿着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城公路一直向南,走着走着就进入了一片一望无际的林海,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尽头,这里便是麦盖提县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

麦盖提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三面环沙,沙漠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2010年以前,每到沙尘暴来临的季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流沙就会侵蚀直线距离只有7公里的麦盖提县城。如今在麦盖提县城周围,林海面积正在一点点扩大,如两扇巨大的羽翼,护住了县城。

麦盖提县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一提起自己的工作,憨厚地笑了起来:“我就是一个种树的,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就是种树。”

多年来,殷红海带领36名干部常年驻守治沙一线,与全县干部群众一起,累计完成沙漠造林41万亩,在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1706067664194324.gif

5月10日,殷红海在林区查看新种的青杨发芽情况。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李行摄

“我就想干这件事”

2014年初,殷红海从部队转业到麦盖提县克孜勒阿瓦提乡工作。当时政府鼓励农民建小拱棚种植经济作物,殷红海负责一个村的小拱棚推广和种植工作。初到乡镇工作,殷红海对新工作充满热情,在村里尽心尽力地帮助村民建小拱棚,种植西瓜。

“开春建起小拱棚,把西瓜苗种下去,到了4、5月份,西瓜苗长势喜人。”殷红海看着自己亲手种下去的西瓜苗一天天长大,心里是分外喜悦。然而这一切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给毁了。沙尘暴袭来时的情景,殷红海一直难以忘怀,至今仍历历在目。

“当时我站在村里,看着沙尘从远处翻滚着过来,连忙叫村民一起去固定小拱棚上的塑料遮布。”可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沙尘暴已经铺天盖地刮了过来。刹那间,狂风呼啸、黄沙弥漫、遮天盖日,一米外什么都看不见,脸被沙子打得生疼,眼睛更是被风沙迷得睁不开。殷红海和村民们拼了命地想护住小拱棚,但也没保住。

“短短10分钟,塑料遮布、树枝、小苗都上了天。再一看自己的手,指甲盖掉了都没觉得疼。”多日的心血没保住,殷红海心里难过极了。等到沙尘暴过去,殷红海走进一户村民家里,查看家里的情况。 “男主人正在用棉被堵窗户,只能看见满口白牙,其他五官都已经看不清了。家里的孩子被沙尘暴吓得哇哇大哭,脸上的眼泪淌成了两道泥巴水……”这一幕让他心中十分酸楚,久久挥之不去。

2_副本.jpg

麦盖提县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介绍通过治沙,带动受益。央广网发

如此恶劣的环境,老百姓如何生活?从那时起,想要改善当地环境的愿望就深深埋在了殷红海的心里。

其实,早在2012年秋季,麦盖提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就启动实施了环塔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建设工程。在村里没干多久,殷红海调任克孜勒阿瓦提乡副乡长,负责本乡的植树造林工作,开始参与防风固沙生态建设工程。这正应了殷红海想要种树的心思,虽然防风固沙工作会十分辛苦,但他一头扎了进去,当年便带领全乡群众一口气种下了6000亩生态林。

2016年,殷红海接任麦盖提县治沙中心副主任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到造林绿化工作中,经常连续十天半个月吃住在沙漠中的治沙基地里。妻子看着他整日顶着烈日在沙漠里奔波,心疼地直掉眼泪。他安慰妻子:“虽然辛苦点,但我就想干这件事。”

2014年,殷红海看到一户人家的房子被沙子埋了一半,住户已经搬走,只留下残破不堪的空房。可两年后殷红海经过原地,惊喜地发现那户人家重新修缮了房子,又回来了。这件事对殷红海触动很大,更加坚定了“与沙斗”的决心。“我们就是要和沙漠争地盘,沙进人退,人进沙退。治沙造林是改善生存、生产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功德无量。”

沙漠种树不容易

1706067710617169.gif

今年刚种下的梭梭苗已经活了。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李行摄

在一棵梭梭苗跟前,殷红海蹲下身,将梭梭上的小绿芽放在手上,仔细查看发芽情况。“嗯,芽是湿的,已经发芽了。”“估计树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殷红海满意地笑了。

“沙漠里种活一棵树不容易。”2012年秋季,麦盖提县100万亩造林规划实施时,许多群众信心不足。沙漠里能不能把树种活?大家心里有疑虑。第一年栽下的新疆青杨,虽然发了芽但是不生长,形成了“僵苗”“老头苗”,第二年情况依旧。殷红海开始参与植树造林后,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成活率的问题,更是老大难。

1706067736189590.gif

他开始琢磨研究,为啥苗木会僵而不死。在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了许多苗木专家后,殷红海分析,沙瓤土地贫瘠,含碱量大,导致苗木不能生长。他试着给苗木上肥、补充微量元素,令人惊喜地是,苗木开始生长了!看到冒出新芽的苗木,殷红海高兴得恨不能在沙子里翻几个跟头。

解决了苗木生长问题,病虫害又跟着来了。青杨爱长一种虫害,叫吉丁虫,总是钻到树里面,在外面打药根本治不住。殷红海和同事们想了很多种办法,最后用胶和泥土配上药混合到一起,将虫洞堵死,终于把虫害给治住了。

经过多年的摸索,殷红海总结出了一套提高树木成活率的经验:先要保证种树质量;树坑直径要达到80厘米,种时放100克磷酸二氨、300克复合肥、5公斤营养土;种下树苗后,踩一踩再提一提,再踩一踩再提一提,“三踩两提”,这样才能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不同的树种,需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化管理,精准施肥,精准轮灌,以及病虫害防治,才能使苗木健康生长。

1706067831529278.gif

殷红海在查看苗木根部土壤的湿度。苗木根部用铁丝网格保护起来。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李行摄

在一棵青杨前,殷红海用手挖开树根周围的沙土,看了看沙土的湿润情况。“湿土层有5厘米左右,够了。”殷红海告诉记者,杨树用水量大,需要4~5天浇一次水,但也不能过量浇水,水多会导致土层温度过低,不利于树苗的生长。而梭梭耐旱,半个月浇一次水即可。 

精心呵护下,苗木的成活率在逐年提高。“近三年来,苗木成活率基本上达到了90%以上。”殷红海说。

点沙成金乡民富

近10年的耕耘,让沙海慢慢铺上了绿色,也让麦盖提县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风沙天气由2010年以前的150多天减少到现在的50天以下,年降雨量由2010年的53.6毫米增加到110毫米。

今年刚种下新树苗的4.6万亩林区里,青杨、沙枣树才刚刚冒出小芽,梭梭才二三十厘米高,这里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林区,但已经能看见成群的野鸡在沙漠中觅食。每棵青杨和沙枣树的树根处,都被铁丝纱网包了起来。“如果不把树苗的根部保护起来,会被野兔、黄羊啃坏。”殷红海说,这几年生态环境慢慢好了起来,林区里随处可见各种动物,除了野兔、黄羊,还有狐狸、鹰、马鹿。

1706067872461203.gif

进入5月,在梭梭林里套种的大芸进入收获期,殷红海开始组织村民,对开花的大芸进行采种,精选留种用于明年的接种。不断在沙海播绿的同时,殷红海也在不断探索沙海如何实现经济效益的路子。“大芸是一种长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必须与梭梭套种。种植大芸既治了沙,还能让贫困户增加收入。”殷红海说。

从2018年开始,麦盖提县将生态林建设与脱贫工作相结合,开始在种植梭梭时套种大芸,到2020年,大芸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5万亩。县里将大芸收益统一分配给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共采摘了3万亩左右大芸,贫困户每人拿到了近1000元的种植收益分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走上向沙海要经济效益的路子,殷红海的脚步就再也停不下来。在种植生态林的同时,他带领农民种下了苹果、西梅、石榴等6000亩经济林;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下养殖,鼓励农户成立养殖合作社,在沙枣、新疆杨的混交林里,养鸡、养鸭、养鹅、养蜂。通过以林养林、以林促富,麦盖提县打开了一条沙漠治理、沙产业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生态扶贫新路子,以“绿色”为底色,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防沙治沙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富民工程,不但让沙漠绿起来,又能让村民富起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该就是这样的景象吧。”望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林海,殷红海欣慰地说。

7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