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济南摸清古树家底,十大“树王”有故事
近日,济南市提出,要坚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深挖古树多重价值,实施古树文化“7个1”工程,即编撰出版《古树济南》,制作古树济南图集,绘制济南古树地图,组织开展古树采风、古树研学等系列活动,召开古树文化研讨会,开发古树主题文创产品,擦亮“古树济南”文化名片,用“会说话的古树”讲好济南故事。
记者从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了解到,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2019年启动济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古树名木资源家底。首批认定的4532株古树名木,分属32科50属69种,其中一级保护古树名木80株、二级保护古树435株、三级保护古树4017株。对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牌”挂牌保护,推动依法依规保护。搭建济南市古树名木智慧云平台,建立古树名木电子档案馆,安装古树名木生长监测仪,实现古树名木动态监测。
据介绍,济南目前认定的古树名木主要包括侧柏、槐、白皮松、皂荚、银杏、青檀、圆柏、旱柳、流苏树、油松等。这其中,侧柏古树有2328株,数量位居第一。
在众多的古树名木中,济南市评选出了四门塔九顶松、五峰山公孙树、千佛山唐槐、高路桥楷树、檀抱泉青檀、幸福柳、唐板栗王、九龙奇松、宋海棠、甘泉村流苏“十大树王”。
四门塔九顶松位于历城区四门塔风景区四门塔北侧,是一株树龄1500多年的古树,也是济南市迄今为止发现的树龄最大的古树。这株古树树高15米,胸围5.75米,平均冠幅17米。其枝干挺拔苍劲,茂密葱茏,未见老态。这株古树虽称“九顶松”,却是一株侧柏,因在粗壮的树干上分生出9股粗壮的巨枝,九顶苍秀,姿态如松,故而得名。
宋海棠位于历下区珍珠泉大院海棠园内,树高9.6米,胸围3.3米,平均冠幅12米,树龄有100余年。这株海棠花的主干早已枯残,现在所见枝干是萌蘖条,枝干呈丛生状,较大的枝干有12根。此树长势旺盛,枝繁叶茂,树形如华盖,非常壮观,盛花时节芳香四溢。其东侧立有一石刻,刻“宋海棠”三字,为近代书法家王讷题写。这株海棠花相传为宋代文学家曾巩亲手所栽,已几度枯荣。
千佛山唐槐位于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唐槐亭旁,树高7.6米,胸围3.3米,平均冠幅13米,树龄有500余年。该树树干劈裂为两大主枝,一枝朝东南,一枝朝西北,两枝粗细略等,残干顶部侧枝茂盛。1960年,古槐树下生出幼树一株,从枯干中穿身而生。老干新株,如慈母怀抱着婴儿,故此树又称“母抱子槐”。相传,唐代大将秦琼曾在此树上拴马,故有“唐槐”一名,也常被称为“秦琼拴马槐”。
幸福柳是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幸福柳广场上的一株旱柳,树高13.8米,胸围3.43米,平均冠幅17米,身干粗壮,枝叶繁茂。这株旱柳的树龄虽仅有70年,却被列入山东省一级保护古树名木名录,是山东省1449株一级保护古树名木中树龄最短的。此旱柳所在位置曾属东郊公社大辛庄大队,当地群众为纪念毛泽东同志两次到这里考察,便将这株柳树称为“幸福柳”。
五峰山公孙树是长清区五峰山景区洞真观古建筑群内的一株银杏,树高21米,胸围6.7米,平均冠幅25米,树龄有1300余年。民国《长清县志·五峰山志略》载其“雄花有精子,在植物中为特异”。1998年3月31日夜间,银杏树西南侧枝突然折断,掉落过程中向东南方向偏移,掉入玉皇殿东侧狭窄巷道中,玉皇殿及龙王殿均未受损,令人称奇。
檀抱泉青檀位于长清区万德街道灵岩村公路旁檀抱泉泉池洞穴上,树高23米,胸径3.5米,平均冠幅17米,树龄有180余年。青檀虬根盘错,有6个分枝,生长旺盛,树形优美、奇特,冠形覆盖面积广。泉水经树下流出,泉因檀名,檀因泉润,生机勃然。
甘泉村流苏位于章丘区文祖街道甘泉村,树高13.5米,胸围5.32米,平均冠幅19米,树龄有300余年。该树树根盘结,露出地面2米高,粗壮的主干之上,分枝四展,枝叶茂盛。其花期有半个月的时间,而最佳观赏期仅10天左右。每年谷雨前后,流苏树花开如雪、如雾似云,村中各处都能闻到淡淡的流苏花香,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给这个幽静秀美的小山村带来了热闹与活力。
唐板栗王位于莱芜区大王庄镇独路村唐朝板栗园内,树高12.8米,胸围4.9米,平均冠幅10米,树龄有500余年。这株板栗虽然饱经沧桑,糙皮皲裂,且树身中出现空洞,却依旧风骨遒劲,新枝繁茂,每年都硕果累累。这株古树所产的板栗个头不大,甚至比其他板栗树的小,但口感却好得多。
九龙奇松是钢城区颜庄街道埠东村南的一株油松,树高10.3米,胸围3.1米,平均冠幅18米,树龄500多年。20世纪60年代,一场暴雪将该树的许多树枝压断,至今仍可见残存的断枝。旧时,这株树周围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树根裸露,树冠长势渐弱。2005年,村民出资修建树池加以保护。这株油松因位于九龙山下,被当地人称为“九龙奇松”。
高路桥楷树位于平阴县孔村镇高路桥村,树高13.2米,胸围2.87米,平均冠幅10米,树龄有480余年。这株树最初高达19米,枝叶繁茂,方圆可覆盖600余平方米。1985年树干被风刮断后,只剩下3米高的枯干。两年后,在残干西南锯口处复生新芽,几年时间便绿荫覆盖,形成了现在的树冠规模。
近年来,我市在古树保护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制定古树名木健康诊断等6项地方标准,填补技术标准空白。利用TRU树木雷达检测系统、雷达无损探伤技术,给古树做“CT”,科学诊断衰弱原因,精准实施修复古树400余株。建立古树名木基因库,克隆“历下宋海棠”等十大树王幼苗1000余株。开展基因扩繁回归试验,助力古树名木文化传承。
此外,还探索建立“政府指导+公众参与+企业支持”的古树名木保护机制,与蚂蚁集团合作启动首批100株古树健康巡护和10株古树救护,网友通过支付宝蚂蚁森林栏目打卡支持超3000万人次。并规划建设以古树名木为主题,兼具游憩、文化、观赏、科普、科研等功能的“古树园”100处,现已建成20处,探索打造以“古树+乡村体验”“+红色旅游”等为主题的精品旅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