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看民营企业如何点亮八皖林业

发布时间:2016/12/15

民营企业参与林业建设和助推精准扶贫起到了什么作用,自身发展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日前,《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随全国工商联、国家林业局联合调研组前往安徽多地,了解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状。


  安徽现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4家,其中民营企业685家,占总数的98.7%,仅有的9家国有龙头企业多由原木材公司改造而来。2015年,685家民营企业实现产值超过603亿元,占全省林业总产值的21.3%,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46家。


  安徽省林业厅扶贫办主任邱辉说:“‘十二五’以来,各类涉林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省林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方兴未艾,朝气蓬勃。”


  造林,让山林富起来


  倒卵形的白色花瓣簇拥着淡黄色的花蕊开了满山,在略显肃杀的初冬看了格外喜人,在六安市舒城县新开岭,1700多亩油茶正值花期。基地所有者、安徽新荣久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荣告诉记者,这片山地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栽植的杉木,且多为抚育经营不善长成的小老树,虽然也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却几乎没有经济价值。


  2012年,通过清理山场、整地、挖机作业,新荣久公司在新开岭集中连片栽植了油茶林,目前油茶已经挂果,即将进入丰产期。“这样的山舒城有100多处、5万多亩,近几年按照县里的规划全部改种了油茶,让山林从仅能发挥生态效益,转变为生态、经济效益兼得。”舒城县绿化办主任谈儒刚告诉记者,这5万亩林地改造的实施者,全部是民营企业和林业大户。


  新荣久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油茶企业之一,在舒城县共流转林地5万多亩,其中像新开岭一样的山地近2万亩,新建优质油茶示范基地、改造低产林1.9万亩。通过基地示范、良种推广,公司带动2000多户农民参与油茶种植,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0余元。


  距离舒城县车程仅1小时的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土门店南的荒山上5000多亩盐肤木进入了果期,小巧的果实挂满枝头,为原本荒芜的砂石山增添了生机。


  安徽省淮滨园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邹怀斌介绍,盐肤木是我国的乡土植物,也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对气候及土壤的适应性强,可在砂石山上生长。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发了盐肤木资源能源化炼制技术产业化项目,研发出食用盐肤木果油、生物基新材料等八大类产品,构建了林化、林药、森林食品等产业链,可实现年收益6000万元。


  “‘十二五’期间,全省新造林80%以上由涉林民营企业完成,不仅培育了森林资源,也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邱辉说。目前,全省共发展木本油料340万亩、竹林560万亩、杨树880万亩、各类苗木260万亩。


  带动,让脱贫活起来


  公司流转土地并负责果树栽植和前期投入,挂果后返租经营,按比例分成,这样的事算不算天上掉馅饼?2015年,“馅饼”落到了安庆市岳西县41户贫困户手中。


  岳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区面积超过80%。2012年,安徽华之慧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在岳西流转了6000多亩土地,种植红心猕猴桃、李子、水蜜桃等经济林种,并开发猕猴桃酒加工、森林旅游等产业。去年起,公司将已经挂果的150多亩红心猕猴桃反租给县里的41户贫困户,并为租户设置保底收购价,采摘销售后按照公司40%、农户60%的比例分成。


  对于这种看似吃亏的返租分成方法,公司董事长徐礼慧有自己的理解:“对于农民来说,果树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年的收入,农民会把树当作自己的命来管护。”今年,返租的红心猕猴桃进入丰产期,平均每亩收入达3万元,农户亩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收入最多的农户仅此一项的年收入就达19万元。


  以示范带动种植促进农民增收,在安徽的涉林民营企业中并不少见。


  2013年,安徽美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发起成立怀宁美林蓝莓产业有限公司,从事蓝莓种植、果品深加工等。公司流转了怀宁县7个乡镇近万亩荒山,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蓝莓产业。农户除土地租金收入外,还可在基地打工获得工资收入。公司总经理沈修羽告诉记者,基地每年用工可达1000多人,每年仅人工工资支出就超过1000万元。


  在公司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蓝莓。目前,公司已带动2000多户农民,增收500余万元。


  据统计,安徽省685家涉林民营企业共带动153.75万户农民从事林业生产经营,带动就业人数46.95万人。


  扶持,让企业强起来


  2013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正式出台,提出八大项20条具体措施,全省民营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此后,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在创新林业经营机制上开展了大量探索实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涉林民营企业迅猛发展。


  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多数涉林民营企业面临的示范带动能力较弱、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粗放经营、科技创新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通过企业发展逐步得到缓解,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安徽省林业厅副厅长吴建国说。


  其实,早在2013年,中国银监会、国家林业局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涉林民营企业财政信贷方面的支持。2015年,中国银监会安徽监管局、安徽省林业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各级政府也相应采取了减免企业税收、搭建银企平台、成立担保中介、建立担保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拓宽林业融资渠道。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林业前期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信用度低、硬件设备和生产技术落后,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吴建国说。此外,小规模企业也很难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市场手段筹措资金,民间借贷或小额贷款成本又过高,直接融资的空间极为有限。


  企业呼唤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机制,改革已经启动。


  2016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正式提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意见》明确,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依法依规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积极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试点,研究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等方面的具体办法。


  可预见的未来,这一重大制度创新必将为涉林民营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林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