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民义务植树网!
新闻资讯
“一带一路”50多国记者点赞库布其治沙,称羡中国沙漠绿洲奇迹

发布时间:2023/10/22 来源:十堰晚报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防治荒漠化是关系到人类永续发展的全球性挑战,是“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前提。中国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治理成为全球样本。十年来,先后有50多个国家的记者到访库布其沙漠,参访库布其治沙一线,了解在库布其沙漠亿利治理区的荒漠化防治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探秘防沙治沙的中国经验,迫切希望将库布其治沙模式和技术带回他们的国家。

库布其治沙人30年创造了一个奇迹

库布其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得到了治理绿化,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极大的恢复,降水量成倍增加,植被覆盖率从1988年的3%-5%增加到2022年的65%,动植物由1988年的123种增加到2023年的1026种。

3b87e950352ac65c0993f85c59c3481d92138acd.webp_副本.jpg

老挝记者马莱昌思的中文名叫彭克,他感叹,“这太不可思议了! 30多年的时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死亡之海’变成了沙漠绿洲!”

4b90f603738da977f016122c136002158618e3bf.webp_副本.jpg

新型植树技术展现中国智慧

库布其那日沙治沙护河锁边林治理区是亿利综合利用风向数据法、微创植树技术、无人机植树、机器人植树等科技植树和“乔灌草181”模式多管齐下治理沙漠的典型治理区。

特别是微创植树技术,仅需十几秒即可种活一棵树,令外国记者们大赞“神技”,纷纷上手体验这种新型技术。

塞内加尔《太阳报》记者阿马杜斯·迪奥普撰写了专题报道,以《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荒漠变绿洲》为题,向塞内加尔读者介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非凡成就。

6c224f4a20a44623f1ff34933d1388020df3d7cd.webp_副本.jpg

阿尔及利亚记者阿尼斯(Anis)对于十几秒种树的新技术也十分感兴趣。他说:“这些技术降低了植树成本,提升了植树效率。希望这些技术能够推广到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的沙漠面积超过80%,而且当地(过度)牧羊、气候变化等多种原因加剧了荒漠化,极大地阻碍了阿尔及利亚的发展。”阿尼斯说,引进中国的治沙技术不仅能够帮助阿尔及利亚防治荒漠化,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沙漠变成绿洲,使得阿尔及利亚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增多,促进阿尔及利亚经济的发展。同时,他也指出“库布其模式”的推广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出相应的调整。

彭克也大赞中国技术:“这些技术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他表示,老挝虽然不需要进行荒漠化防治,但是例如无人机植树技术,微创气流植树法等可以减少人力、节约人力成本的先进种植技术可以推广到老挝,促进老挝农业方面的发展。

光伏治沙带动民众致富

库布其沙漠不仅增添了绿色,也出现了一片蔚蓝色的“海洋”——亿利光伏电站。经过近10多年的探索创新,亿利在库布其大力发展了立体生态光伏产业链,在甘肃武威也复制了这个模式,实现了治沙20万亩,每年减少向黄河输沙300万吨,还可以年均发送绿电60亿度,还可以通过土地租用、项目建设期雇工、贫困户承包种植养护和组件清洗四种方式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

d000baa1cd11728b306d08206ccd39c2c3fd2c2a.webp_副本.jpg

生态及金字塔门户网记者马哈穆德·萨阿第·卡麦尔·迪阿巴,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叫穆海波。他对阿木古龙的甘草平移种植技术和扶贫模式印象非常深刻,认为绿色发展和民众减贫的结合是一种社会和谐的理想模式。穆海波撰写了专题报道《从成吉思汗的大沙漠到中国土地上的人间天堂》,登上了金字塔门户网站首页头条。

9f510fb30f2442a777f1550a72725747d0130264.webp_副本.jpg

喀麦隆《论坛报》记者吉蒙说,“通过与亿利东方学校的孩子们交流,我感到沙漠的未来是有希望的,充满了无限的潜力,这一切都源自亿利资源集团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希望亿利能为中非交流做出更多的贡献,通过经验分享,造福更多的非洲人民,让中非友谊之树长青。”

博茨瓦纳《报道者报》记者莫科瓦佩表示,“博茨瓦纳荒漠化非常严重,部分地区在冬季长达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没电,缺水,人们难以生存下去。库布其30年来发生了巨变,农牧民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我要把库布其故事讲给我们的读者听,希望我们可以借鉴库布其治沙扶贫的经验。”

7acb0a46f21fbe094d3575c3c951f63f8644adb8.webp_副本.jpg

阿联酋明日电视台的主持人伊斯迈尔·卡法费对中国企业规模化治理沙漠的模式非常感兴趣,认为中国的机制很先进,他说“政府+企业”的模式不仅在顶层设计上是成功的,而且极大调动了市场化主体的积极性。

马里共和国记者穆萨表示,“我的家乡有很多沙漠,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进行荒漠化防治。这次来到库布其,有幸了解到亿利很多先进的种植与防沙治沙技术与经验,我要把它们带回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治沙很多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讲好防沙治沙中国故事

库布其不仅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还在2016年成功举办了中印媒体论坛。印度《商业标准报》评论部编辑米希尔·夏尔马说,库布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羊”的这种模式太有创造力了,期待未来印度的太阳能计划能够借鉴库布其的经验。

e1fe9925bc315c60d1ad44152f80311f485477ca.webp_副本.jpg

应中国政府邀请,蒙古国媒体团2019年曾来华参访库布其生态产业服务模式创新及发展成果,与亿利公益基金会进行了深入交流。蒙古媒体团代表说,“感谢你们为人类造福!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治沙30年,库布其治沙人让人敬佩,后续在沙漠里发展的产业令人惊叹!” 大家认为库布其沙漠治理通过市场化机制带动当地贫困民众脱贫致富,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希望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广泛传播和推广。

来自美国的摄影记者也对中国治沙成果十分关注。沙漠航拍专家乔治·斯坦梅茨曾三次到访库布其进行拍摄,从农牧民的家到沙漠光伏电站,尽收“眼底”。

342ac65c1038534332874fb031224a72cb808892.webp_副本.jpg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斯坦梅茨说:“我几乎走遍全球所有沙漠,看到的都是沙漠与绿色在不断抗争,与人不断抗争。但中国的库布其不一样,这里的人们靠智慧与沙漠共存。”

专注于全球沙漠风光拍摄30年,乔治·斯坦梅茨几乎跑遍了全球所有极端沙漠,在被沙漠风光深深吸引的同时,他也为沙漠留不住当地的年轻人而感伤。但来到中国的库布其沙漠,斯坦梅茨看到这里三分之一被绿植覆盖,被深深震撼,“感谢库布其人民,守住了沙漠向东扩张的最后一道防线。”他说,“这里的人们靠智慧与沙漠共存,特别是亿利资源集团30年带着大家靠治沙脱贫,留住了这里的年轻人,也留住了人们生活的希望。”